反诈在行动之全民反诈

2022年4月21日 评论 0

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高发多发,犯罪分子作案手段不断翻新,如何打击成为重大挑战,央视新闻频道《法治在线》连续播出三期节目,围绕反诈这个话题,深度挖掘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的那些事。
今天转载第三期节目,来看反诈非常关键的一环,提高全民的反诈意识。
“打防宣”一体化构建全民反诈新格局

“打防宣”一体化构建全民反诈新格局

现实生活中,很多人被电信网络诈骗的各种圈套所蒙骗。

受骗老人:

我们这个任务,不外漏,还没成功呢。我要成功了,这些钱(200万)是属于我的,没成功这些钱不属于我。
在辽宁沈阳一家银行,一名老人执意向陌生账号汇出卡内的全部存款。

哈尔滨市民李女士:

他说的你银行卡出现问题了,他就说让我下载东西,到时候你这个钱就没有什么问题了。
黑龙江哈尔滨一位李女士,面对上门进行劝阻的反诈民警,却依然对骗子的话深信不疑。
好在两人最终在民警的劝说下都醒悟过来,没有受到财产损失。但有的受害者却没有这么幸运了。根据公安部的统计,2021年,全国共破获电信网络诈骗案件44.1万起,抓获犯罪嫌疑人69万人,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得到有效治理,但在案件背后,是已经被骗的受害者和由此带来的伤害。而如何做好防范,避免人民群众被骗,就成为反诈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

公安部刑侦局打击新型网络犯罪指导处处长张硕:

我们认为电信网络诈骗是可防性犯罪,快破案不如不发案,多追赃不如不受骗。所以我们也提出来,在打击防范治理各项工作中,要打防并举,防范为先,也就是说我们要把防范宣传摆到更重要的更突出的位置上来。

“小姐姐”说了什么让骗子听了想自首

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分子被绳之以法,令人拍手称快。但如何才能擦亮双眼不被蒙蔽也很重要。近日,一段“小姐姐把骗子聊到要自首”的新闻登上热搜。接到诈骗电话的小力家住重庆市合川区,在十几分钟的通话中,她不仅让骗子转变了诈骗的初衷,还让对方有了要回国自首的想法,小力和骗子都聊了什么?剧情是怎么发生反转的呢?

今年3月18日下午三点多,小力接到一个电话,一名男子自称是某平台的客服人员,需要小力登入平台,协助他处理有关身份验证的问题。对方莫名其妙的要求加上小力从没登录过这个平台进行验证,让她觉得可能遭遇了电信网络诈骗,于是小力挂断了电话,可不到一分钟后,她又接到一个陌生的来电。

小力:

这个电话手机就有提示了,说这个电话是什么境外电话,让我小心,有什么要咨询的打110等这些电话,然后我就给他直接挂了,也拉黑了。又过了一会又来一个一样的提示,说是境外电话,是诈骗、小心这一类的。

由于收到了诈骗预警,小力本不打算再理会这个电话。可对方三番五次的骚扰,让小力无可奈何,抱着想让对方备注一下不要再给她来电的心态,小力再次接起了电话。与她通话的还是第一次打来电话的那个人,只是换了不同的号码。通话过程中,小力一直强调自己没钱,骗子就开始诱导她打开借款平台,小力说因为没钱,借款平台也都关了。骗子又开始打感情牌,撇清和钱的关系,声称自己在履行一个客服的义务。
对方用尽招数,但都被小力温和又坚定地一一化解。聊到最后,无计可施的骗子使出了最后一招,竟然想拉小力入伙,一起行骗。接到骗子电话的第二天,3月19日,小力向警方报案,并提供了通话录音。目前这一案件正在侦办当中。
小力在通话中表现出了高度警惕性和反诈意识,但也提醒广大群众,小力的情况属于个案,在遇到此类诈骗电话时一定要提高警惕,不要与对方过多交流,在接到疑似诈骗电话时要及时挂断,避免与骗子通话过程中泄露过多的个人身份信息,被骗子套路造成自身财产损失。

小力的遭遇虽然属于个例,但在这个过程中她收到的预警信息却早已普及大众。据了解,国家反诈中心平均每天会发布11万条这样的预警指令,2021年成功避免了2891.5万名群众上当受骗。过去一年,“国家反诈中心APP”这款软件“打破次元壁”,被线上线下、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人们所熟知,连接并凝聚起了全民反诈的共识。这款由公安部在2021年推出的应用软件,在打击、防范、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等新型违法犯罪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根据公安部的统计,目前通过电话、短信的形式直接实施诈骗的形式越来越少,而通过网络实施的诈骗占到电信网络诈骗的80%以上。因此网络也成为反诈宣传的主战场。

公安部刑侦局打击新型网络犯罪指导处处长张硕:

国家反诈中心官方政务号开通以来,我们想了一系列的办法,用了多种多样的宣传形式,目的只有一个:保护更多的老百姓不受骗,让更多的老百姓在遭遇电信网络诈骗犯罪这种骗局的时候,能够及时的来识破骗局,更好的保护自己的钱袋子。也就是说我们所有的目的都是要提升老百姓的识骗能力,增强老百姓的防骗意识。

针对不同群体宣防

成为线下反诈宣传重点

现如今犯罪分子会根据不同的人群设计不同的骗术,容易被骗群体的界限越来越模糊,没有哪个领域是绝对的真空地带。如何见招拆招,针对不同群体进行宣防,就成为线下反诈的重要工作。

公安部刑侦局打击新型网络犯罪指导处处长张硕:

我们可能在生活中也都遇到过,您接到一个陌生的电话,对面的人可能能够很精确的叫出您的姓名,甚至知道您的住址、工作单位等其他的一些信息,这些是因为存在一些个人信息的泄露,诈骗分子就利用个人信息来实现对老百姓的诈骗,甚至量身定做诈骗的剧本。

由信息泄露引发的诈骗,也曾酿成许多悲剧。2016年8月,家住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的徐玉玉收到了大学录取通知书,暑假过后,她即将迎来自己的大学生活,可一通诈骗电话结束了她的希望与梦想。骗子掌握了她的个人信息和基本情况,并以发放助学金的名义,骗走了徐玉玉9900元钱。意识到被骗后,家庭并不富裕的她承受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在和父亲报警回来的路上猝然离世。

一个鲜活生命的逝去令人心痛唏嘘。对于学生群体而言,遭遇电信网络诈骗不仅仅意味着财产的损失,还有可能引发许多连锁反应。

北京市公安局刑侦总队副总队长胡英坤:

高校学生没有走出社会,社会阅历比较浅,容易被骗子诈骗,而且骗子还有一些专门针对于高校师生的骗术手段,比如校园贷、刷单诈骗等等。高校学生年龄比较轻,心理承受能力比较差,在被骗之后,他们心理压力会比较大,会严重影响他们的学习和生活,甚至影响他们的家庭,也有一些学生产生一些极端的行为,有的甚至从事贩卖银行卡和电话卡,参与黑灰产等违法活动,沦为骗子的帮凶。

2021年开始实施的《民法典》明确了对个人信息的保护,在织密法律保护之网的同时,如何让学生群体树立反诈意识?各地也都做出了有益的尝试。在高校林立的北京,率先建立了市局、分局、派出所、高校四级预警劝阻体系,将预警劝阻的触角延伸至高校。

北京市公安局刑侦总队副总队长胡英坤:

市局主要承担预警员的分析,当我们捕捉到高校师生有可能正在被电信网络诈骗的同时,第一时间推给高校,同时把这条信息也推给分局和派出所,分局主要承担的就是对劝阻全过程流程的一个监控和指导。派出所主要是对这条预警处置的一个关注,另外如果需要的话,我们会出警面对面的进行劝阻,高校主要的任务就是能第一时间值守这个平台,及时的拨通电话开展劝阻工作。

“给钱不要、要钱不给、信息不漏”,在北大燕园,反诈宣传海报、提示摆在随处可见的地方,以一种润物无声的形式,让反诈知识入脑入心。在反诈预警劝阻方面,也从一开始由老师劝阻,到陆续有学生志愿者加入进来,共同参与反诈预警宣传工作。

北京大学保卫部部长赵冠英:

从2021年12月22日启动以来,我们一共拨打出去的劝阻电话是853个,成功劝阻了8起,这8起就是减少了8个案子,至于财产损失是多少不确定,但是这8个人就真正成为了校园防诈劝阻的义务宣传员。而且有的我们现在的学生志愿者里头就有当时被骗的学生,他们觉得这种工作特别有意义。

校园反诈中心预警处置全程

防范电信网络诈骗,预警劝阻进入高校校园。目前,北京率先在北京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等十所高校,先后成立了反诈中心。那么建在校园里的反诈中心是如何运行的?关键时刻能发挥作用吗?

近日记者也来到最早建立反诈中心的首都经济贸易大学,进入实地一探究竟。刚进到了校园反诈中心的控制室,校园里就发生了“危机”,两条预警信息几乎同时弹了出来。

志愿者1:

您好,这里是首经贸平安校园反诈中心,我们这边的预警平台截止到您接到了一个诈骗电话,这边想核实一下您是否受到损失。

志愿者2:

提醒一下,如果您收到类似的社交软件,还有一些陌生链接,一般都是诈骗的,提高警惕。
工作小组的李老师介绍,反诈中心由值班员24小时值班,和大学生志愿者一起对电诈预警信息进行及时劝阻,教师团队负责进行联系、寻找学生并对遭遇诈骗的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动员全校力量形成了一个完善高效的工作闭环。校园反诈中心成立前,学校师生每年因电信网络诈骗损失约30万金额,现如今已经降到了零发案,而且还劝阻了一名路过的外卖小哥。李老师还介绍,学生们申请志愿者的热情很高,都很希望能参与到校园反诈当中。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反诈中心大学生志愿者王承昱:

也会回去和自己的同学们做宣传,因为知道说我在做这件事,我说的话他们就会更加的相信。对家人也会覆盖到,回去之后我会跟他们说,他们会再去跟自己一起遛弯的老伙伴一起去说,就会在老年人的圈子里也会辐射下去。作为大学生,其实我们更希望为这个社会做一些事情,这也是一件很值得骄傲的事情。

当事人将计就计 上演反诈“大戏”

除了在校园建立反诈中心,针对高发的诈骗类型,公安机关在企业、社区、农村等地也开展了不同的防范宣传。从线上到线下,这样的反诈宣传看似大水漫灌,却悄悄在很多人的安全防范意识里生根发芽。现如今当遇到那些令人深恶痛觉的诈骗套路时,人们不仅普遍提高了警惕性,有的人还能使出一记漂亮的“反杀”。

家住安徽合肥的小玉曾遭遇虚假投资理财类诈骗,被骗了二十多万元后,她用了9个月时间,不断与对方斗智斗勇,成功让身处国外的犯罪嫌疑人回国,并与警方配合将其抓获。

被害人小玉(化名):

当时我就想把他骗过来,一直一个坚定的信念在支撑着我,即使钱要不回来,我也把你绳之以法。
浙江嘉兴一位体育老师,遭遇有人冒充领导主动加他微信,并且求办私事的情况,这位老师不仅看出了所谓“领导”的真实身份,还用了一上午的时间,获得了对方提供的4个银行卡号。

当事人乐老师 :

我说不好意思,我不在城市里面,要转的话也要等到下午我回到我们城市了之后,有柜员机有银行的地方我再操作,这个时候他(犯罪嫌疑人)很着急急得不得了,我说那你把卡号再发一遍给我,他又发了一个新的卡号给我。

警方通过紧急止付,成功冻结这四个账号中的诈骗资金53万元,挽回了六名被害人的损失。然而,在全民反诈的背景下,依然有着花样翻新的诈骗手法,反诈民警的记录中,也有着“每次都上当,当当不一样”的受害者,反诈之路依然任重道远。

公安部刑侦局打击新型网络犯罪指导处处长张硕:

在日常生活中要牢记我们的“三不一多”,就是未知来电不轻信、未知链接不点击、个人信息不透露、转账汇款多核实,守护好自己的钱袋子是我们每一个老百姓自己的责任,也是我们自己能够守护好的,同时也是我们公安机关一直以来努力奋斗的目标,努力保护老百姓不被骗,努力提升我们老百姓识骗能力和防骗意识,切实守护好我们自己的财产安全。
综合治理、齐抓共管,群防群治,反诈一直在行动中。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电信网络诈骗手法多变,请谨记“天上不会掉馅饼”,未知链接不点击、陌生来电不轻信、个人信息不透露,转账汇款多核实。我们一同构建全民反诈的“防火墙”,全力守护好自己的“钱袋子”,期待天下无诈。

【文章来源:央视《法治在线》栏目,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特此鸣谢!】

反传防骗,我们一路同行!

用专业手段揭露骗局真相,让更多人不要被骗,请关注下面公众号

多一人转发,少一人被骗,爆料,咨询请添加微信号:LJZX315777

如果不想错过利箭在出击的每日推送,
就点个【赞在看】

继续阅读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填写信息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