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传防骗热线,您身边的反传防骗顾问!
据报道,近来针对老年人的诈骗案件在多国数量激增,各国都采取措施来帮助老年人预防上当受骗。老年人之所以成为骗子的目标,不仅仅在于骗子准确地把握了老年人的心理与现实需求,还跟老年人的孤独状态有密切关系,因此子女应该常常给老人“精神充电”,填补他们的精神缺失。
忽悠投资
日本 以高回报诱惑 老人掏光积蓄
日本诈骗案频发,诈骗犯多把目光瞄准退休人群,越来越多老人成为受害者。2017年12月底,“日本生命”保健品公司宣告破产,该公司专门欺骗老年人,长期利用“高科技保健产品”敛财,负债额达2405亿日元(约合147亿元人民币),数以千计受骗者遭受打击。
东京商工研究机构说,“日本生命”公司的负债额在所有类似“骗子公司”中排名第二位。“日本生命”公司的敛财行为早已得到消费者权益保护部门注意。日本消费者厅曾4次要求“日本生命”公司暂停部分业务。
这家公司官方网站显示,公司主营各类“高科技”保健产品,包括家用磁性治疗仪、床垫、枕头、被子以及腰封、手套和袜子等,门店遍布日本各主要城市。遇到老年顾客时,店员不仅鼓励对方购买保健产品自己使用,还诱骗他们掏出积蓄成为“借主”,购买保健产品通过该公司租赁给他人使用。
“日本生命”公司向这些“借主”承诺,通过购买保健品租赁给他人,每年可获得6%的收益。这一数字远高于日本银行利率,吸引了不少老年人。公司文件显示,截至2017年7月,已有6855人与公司签订“借主”合同,累计支付1714亿日元(约合105亿元人民币)。
受害者多数是 70岁以上女性
据调查,受骗者多为老年人,其中约75%的年龄超过70岁。从性别来看,多数受骗者为女性。
一名受害者哭泣着说,2年前她在朋友的劝说下去了该公司的门店,体验了磁性保健床垫。当时,在店里的几名老年顾客都说用了床垫后腰也不疼了,如果认购以后出租的话,比存款利率要高很多。在这些顾客和多名店员的劝说下,她也认购了几个床垫。之后,店员还不时地请她们去做按摩、泡温泉和看表演联络感情。两年下来,这位受害者买床垫共支付了200万日元,“那是我所有的养老金,都没有了。”
日本多位律师分析说,老年人对金融投资方面的知识几乎一窍不通,他们根本分不清楚什么是投资,什么是诈骗。由于当前政府鼓励老年人投资,这意味着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容易成为诈骗案的受害者。
日本广播协会电视台因此经常在新闻节目前后播放专门制作的防止诈骗的小节目《停止诈骗!我不会上当》,介绍一些具体案例以及一些新型诈骗手段,帮助老年人预防上当受骗。
模式类似
美国 三成老人至少受到一次伤害
美国信用合作社协会2017年10月发布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美国老年人更易成为金融诈骗的目标。美国信用合作社协会2017年9月中旬在全美范围内抽样调查了1171人,其中,67%的老年人看护者报告了针对老年人的欺诈行为,28%的老年人至少受到过一次金融诈骗的伤害。
欺诈手法包括虚假的慈善募捐、冒充信用卡公司诈骗以及假冒美国国税局工作人员打电话或发邮件。通过电子邮件诈骗占53%,电话诈骗占49%,手机短信和信件诈骗各占16%。据报道,2015年10月,美国一位遭到多次彩票电话诈骗的81岁老人,将全部的积蓄都汇给了诈骗团伙,最后无法接受现实,开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调查还表明,美国人收到的垃圾邮件越来越多,近三分之一美国人担心会遇到金融欺诈。尽管如此,在过去5年里,自学金融常识的美国人只占17%。
美国信用合作社协会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金泰尔说,调查表明犯罪分子把老年人作为容易欺诈的目标。他呼吁美国监管机构严厉打击以老年人为特定对象的犯罪团伙,并呼吁在老年人当中普及金融和电子支付常识,帮助他们了解各种金融和电信欺诈手法。
此前还有一种骗局模式也非常盛行:某人向一名老年人发出求助信息,声称是老年人的亲属,因遭抢劫或其他事件急需钱,请求老年人按照指导汇款。“求助者常称处境尴尬,要求老年人不要告诉其他家人。”纽约州司法部长办公室在消费者保护警告中说。按照全美范围司法和治安机构统计,这类“老人骗局”发案率高且骗子经常得逞,诈骗目标已向更年轻人群扩展。
加拿大 拉拢熟人投资地产血本无归
据报道,在加拿大,许多骗子专盯一些语言不通、自我保护能力弱、又有积蓄的老年移民,他们最初的伎俩主要是利用五花八门的传销,老年移民被骗的数额也不是很大。2005年之后加拿大华裔移民的成分发生了陡变,老年团聚移民和财力平平的技术移民退潮,取而代之的多是有钱的经济类移民,于是面向这类人群的金融诈骗案件频发。2017年4月,加拿大广播公司(CBC)披露了一起令人震惊的集资超级诈骗事件,大多伦多地区一位华裔注册房贷代理以“房地产项目周转需要”为由在华人圈中集资,许以丰厚回报,他一方面通过熟人介绍吸引投资者,一方面到处举办投资讲座“圈人”,更许以每发展一个“下线”给10%佣金的“诱饵”,在很短时间内就吸引了120多名华裔投资者,而这些资金都被挪作他用,血本无归。有的投资者和这位代理还是数十年的朋友。
受害者每人损失数万至数十万加元,总金额达数百万加元甚至数千万加元。据节目的嘉宾、房地产资深律师分析,从案件规模和性质看,实际上当受骗人数应远远超过已知的120多人,总诈骗金额可能“远远超过10亿加元”,如果真是如此,这将是加拿大有史以来涉及华裔的、金额最大的诈骗案。
牢记警示
唯一的正确选择 就是赶紧躲开
网络金融欺诈近年来在法国愈演愈烈,引起监管部门警觉。据法国金融市场监管局介绍,2015年法国违规开设的外汇交易及二元期权投资网站已从2010年的4个猛增到360个,相关申诉数从64起猛增至1600多起,超过四分之一的法国人尤其是老人被忽悠投资此类风险极高的项目。
从官方公布的信息看,法国比较常见的网络金融欺诈中,除了忽悠投资外汇或是包括外汇、钻石、葡萄酒等形形色色产品的二元期权外,还有以体育赞助为幌子,诱使投资者投资自己喜爱的体育俱乐部;或冒充官方监管部门给受骗者发送邮件;或以帮助受骗者在原本亏损的投资中扭亏为盈为名,让受骗者往指定账户上打钱。
为打击网络金融欺诈,法国监管机构首先要做到“堵”,比如一旦查实为违规金融网站,见一个封一个;二是逐步完善立法,将禁止在网上刊登风险极高的金融产品广告。
法国金融市场监管局坦承,非法网站一年冒出几百个,光靠监管机构强硬打击难以杜绝网络金融欺诈发生。因此,防范金融欺诈的关键还在于投资者自身要提高警惕。普通投资者不妨牢牢记住金融市场监管局的警示:天下没有下金蛋的鸡!如果谁告诉你可以无风险赚大钱,那么唯一的正确选择就是赶紧躲开。
接到此类电话 深吸口气问问自己
澳大利亚竞争与消费者委员会今年5月发布的数据显示,去年该委员会和澳大利亚网络犯罪在线报告网等共收到20万件诈骗报告。其中,投资类诈骗最常见,共造成4800万美元损失;紧随其后的是婚恋类诈骗,损失金额为3200万美元。
据竞争与消费者委员会副主席迪莉娅·里卡德介绍,骗子有时通过手机和网络冒充国家税务局,威胁受骗者如果不缴纳所欠税款,就会被逮捕;或假装电信公司试图入侵私人电子设备;再或者以所谓高回报骗取客户缴纳一定金额的钱款等。
对此,里卡德告诫人们:“接到此类电话后,深吸一口气,问问自己,电话里说的是否合理……澳大利亚税务局不会用逮捕来威胁你交税,电信公司不需要入侵你的电子设备进行修理,社保部门也不会在给你钱之前先要你缴费。” (张旌 陶短房 据新华社 视觉中国供图)
内容来源:北晚新视觉网,请遵守CC协议!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小编微信号二维码,长按
添加,举报咨询加我哟
联系我们
电话:010-69243484 010-87688211QQ:304441599 695069812微信:13261207360地址:北京丰台区地铁9号线郭公庄附近官网:www.fcxxh.org邮箱:13261207360@163.com公告: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