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传防骗热线,您身边的反传防骗顾问!
消费质量报社舆情监测中心利用专业技术手段,通过对政府职能部门、新闻单位网站和微博的观察,以及对各大社交网站、论坛的监测,依据事件新闻转载量、微博微信转发和评论数等数据,监测出一周以来关注度较高的消费质量热点事件。
消费质量报全媒体中心记者 张可
舆情回顾
“138元购印象中国一卡通,可免费游国内3800余个景点。”按照“印象中国”制定的规则,每售卖一张卡,直销返利和代理分红99元,公司可以剩下39元(还未计算需要支付的团队奖励)。但39元并不是公司的利润,还包括着3800余个景点的门票费用。
近日,有媒体对“印象中国”APP中列出的景点,抽样30余个景点进行核实,这些景点均表示从未与“印象中国一卡通”有过合作。同时,记者在购卡后预约了一个景点使用,发现确实可以“免费旅游”,只不过方式有些曲折:通过印象中国APP提前预约景点,对方发来一个取票码,成功取票后发现该票购自携程。一位曾被传销骗过并被拉入上述“月赚百万”微信群的人分析,“这样大家就更相信,这张卡真的可以免费旅游”。
目前,该公司宣称的合作方中国旅游协会、携程旅游网、途牛网、同程旅游也均表示,与该卡无合作关系。多地景区也表示,没有与“印象中国”合作推广所谓的“年卡”。
舆情背景
1998年4月21日,中国政府宣布全面禁止传销《关于禁止传销经营活动的通知》全国公安机关坚持对传销违法犯罪活动“零容忍”态度,继续以重点案件、重点领域、重点地区为抓手,紧盯传销犯罪新手法、新动向、新趋势,持续不断地严厉打击传销违法犯罪活动。
2017年8月,教育部、公安部等四部门印发通知,要求严厉打击、依法取缔传销组织。通知强调,坚决铲除打着“创业、就业”的幌子,以“招聘”“介绍工作”为名,诱骗求职人员参加的各类传销组织。
2018年4月,廊坊、北海、南宁、南京、武汉、长沙、南昌、贵阳、合肥、西安、桂林被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划分为“2018年传销重点整治城市”。5月,65种“传销币”涉案超百亿,逾千万人买入。
相关搜索
截至9月13日17:00,搜索关键词“138 元游3800 个景点 印象中国 传销”,百度找到相关结 果 约 119 万个 ,相 关 新 闻301 篇;新浪微博找到相关结果96个。
各界声音
中国民间反传销协会会长李旭:以售卡为名变相交纳入门费,层层发展下线,而且层次达五个级别,奖金分红有直销收入、代理商利润差、同级分润、加权分红四部分,根据《禁止传销条例》总结出来的传销三个特征:“入门费、拉人头、多层次的计酬”,“印象中国”旅游一卡通这个模式完全符合《禁止传销条例》对传销的界定。
《中国青年报》黄羊滩:并不是说把相关的传销操作挪移到互联网上,则整个事件的性质就会变化。恰恰相反,即便穿上了创新的马甲,传销依然是传销。而传统的传销一旦获得互联网的便捷,还可能会出现病毒式的蔓延与传播,由此产生的危害,难以预测。有关方面也应该强化对网络传销的辨识,多一些执法主动;强化全民监督,多一些公众参与。对于那些隐蔽性强、蔓延速度快的网络传销,坚持露头就打,绝不姑息。
网友声音
@胖胖虎:突然想起,四五年前有个朋友喊我一起办张99元全国免费游的套卡,还让我多喊点朋友一起买!估计是一个套路!
@女纸汉一枚:这张卡只是一个实物包装噱头,实际一点用没有。APP那些景点想去需要提前预约,然后后台人工再去携程、同程、去哪儿帮你订票。制造出免费旅游的假象。卡的有限期是一年时间,138元一张,拉人一个得48元提成。用免费旅游拉人头。击鼓传花的游戏。因为他知道大家买卡不全是为了旅游而是拉下线,他只赚不亏。
舆情分析
传销,尤其是网络传销,已成为我国市场经济生活中的毒瘤,直接损害广大群众的财产权益,扰乱市场秩序,威胁社会稳定,恶化社会风气。
不少传销组织运用微博、微信、QQ、贴吧、直播等各种互联网渠道,披着“投资创业”“免费旅游”“理财”等各种马甲,前期宣传投资经营行为,后来让人不知不觉成为消费者;或者宣传消费行为,后来却让人变成投资者;甚至引用“消费资本化”等模糊概念,令人迷失在投资与消费之间,给依法维权带来很多困难。
免费旅游只是宣传的噱头。大多数人都抱着“138元旅游两次就回本,赔也赔不了多少”的心态,不仅自己欣然购卡,还积极动员家人、朋友加入会员。然而,前期可以拆东墙补西墙,为购卡会员从第三方平台购票,以实现免费旅游作为诱导,进而吸纳更多层级会员。发展到最后,可能因人员链、资金链断裂导致崩盘,公司被查处,操盘手跑路或者被查处,让投资者血本无归。
因此,打击网络传销必须标本兼治,除恶务尽。市场监管部门、公安机关应当对借免费旅游之名进行传销的行为及时依法查处。公众也应保持清醒头脑,毕竟,天上不会掉馅饼,掉的一般是陷阱。
识别传销,需要看三个特征。一、是否需要认购商品或交纳费用取得加入资格或发展他人加入的资格,牟取非法利益;二、是否需要发展他人成为自己的下线,并对发展的人员以其直接或间接滚动发展的人员数量为依据给付报酬,牟取非法利益;三、是否以直接或间接发展人员的销售业绩为依据计算报酬,牟取非法利益。如果符合以上特征,就有可能涉嫌传销。
内容来源:消费质量报,请遵守CC协议!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小编微信号二维码,长按
添加,举报咨询加我哟
联系我们
电话:010-69243484 010-87688211QQ:304441599 695069812微信:13261207360地址:北京丰台区地铁9号线郭公庄附近官网:www.fcxxh.org邮箱:13261207360@163.com公告: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