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新闻赚现金难逃“传销”式末路

2018年5月4日 评论 2

      虽然近年政府加大了打击传销力度,但传销经济邪教在目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实体经济遭受严重冲击的情况下,异地拉人头传销猖獗,传统传销转战互联网,庞氏骗局、非法集资与传销手段交织,涉及地域广、人员多、危害大。打击传销任重而道远,反传销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希望大家携起手来,狙击传销邪教的疯狂蔓延!您身边的反传防骗顾问,请关注反传销协会微信公众平台:lixufcxxh
 

内容来源: 四川在线,请遵守CC协议!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读资讯,赚金币”“刷刷新闻就能赚零花钱”……日前,一批新闻资讯类APP打出“刷新闻赚现金”的噱头,以现金补贴鼓励用户阅读、转发并推荐好友下载,吸引不少眼球,甚至收获了一批“忠实粉丝”。然而,花样推广、诱导分享也暗藏隐患。有的内容质量参差不齐,刷屏之余甚是扰民;有的以蝇头小利,诱导用户分享传播涉黄文章。(5月3日《人民日报》) 

  给钱刷新闻求点击量,人传人式的扩大点击量,这样类似传销的媒体传播,看似让阅读者获得了收益,也短期内增加了媒体点击量,但其中则是裹胁着上下线间的利益绑定,同时掺杂着众多不良网络信息。靠用钱“砸”出来的阅读量,恐难以维系和拓宽新闻资讯类APP发展道路。 

  近些年来,各类新闻资讯类APP大量涌现,在激烈的竞争中,有的APP因为缺乏原创性、有足够内涵和品位的资讯,在非进即退的竞争环境下,这些经营者只能走以“砸钱”来“诱使”人群扩大点击量,或者传播涉黄、低俗信息来博取眼球。拿钱买点击,虽然短期内能增加APP点击量,但是,长久下来,阅读群体也有可能被喂大胃口,希望获得更多的赚现金机会。如此下来,运营者的成本将不断增加,而使用者、点击量未必得以提升。经营者将面临赔了夫人又折兵的尴尬。 

  但经营者有时还不至于傻到甘做冤大头的地步,因此,在用金钱换流量的模式下,运营者采取多积分换小额现金,这一做法,无疑将点击战线拉长,推动了运营者点击量的持续增长。 

  耍小聪明和靠内容为王取胜的大智慧,往往只有一念之差。虽然前者见效快,但不能持久,后者战线长,但能培养出比较稳固的阅读群体,相较而言,显然后者才是有眼光、有担当的媒体运营者应具有的发展方向和媒体定位。 

  传销人人喊打,但新闻APP用金钱换流量仍然具有一定利益获得性,其“传销式”经营模式比较具有诱惑性和隐蔽性,对于阅读者而言,往往难以拒绝金钱诱惑。但是,运营者不应该低估众多有思想有眼光的阅读者群体,他们多数能够鉴别什么样的新闻资讯是他们所需要并且为社会所共同认知和尊重的。所以,从这个角度去看,众多企图用金钱换流量的APP,应该有危机感,千万不能以一厢情愿而犯一叶障目之病。 

  当然,除了寄希望于App经营者能够本着自律、有眼光的经营行为之外,严格贯彻执行自媒体相关规定,加强对违法行为的曝光、查处治理力度,才能不断优化App运营环境,铲除隐藏其中的荒草、毒苗,以营造健康、向上、和谐、丰富的App运营和阅读环境。 

  APP作为网络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应该遵循网络不是法外之地的共识。有了这个共识,就会认清“用金钱换流量”是错误认知和经营模式,此类模式自然就会受到摒弃,从而引导APP运营者更为突出产品公共属性,致力于传播积极向上且用户喜闻乐见的优质内容,最终不断拓宽和延伸APP发展道路。(作者系天府评论新闻观察员)

相关报道: 警惕!新媒体模式下的“国通”变种传销  任某某诉平阴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工商行政处罚案

 民警发现老伯沉迷手机麻将 牵出赌博大案 类似传销的拉人模式涉案5万人
 太原方大长风涉嫌传销式非法融资  记者举报遭遇“踢皮球”
 盖网壹键哥 是什么鬼?新型互联网式传销吗?
 南宁探索链式治理传销工作新模式传销“人员蓄水”再犯有迹可寻
 追踪 | 氢动力水拉人头模式涉嫌传销,工商公安联合调查!

小编微信号二维码,长按
添加,举报咨询加我哟

联系我们
电话:010-69243484  010-87688211QQ:304441599  695069812微信:13261207360地址:北京丰台区地铁9号线郭公庄附近官网:www.fcxxh.org邮箱:13261207360@163.com公告: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

继续阅读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填写信息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