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近年政府加大了打击传销力度,但传销经济邪教在目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实体经济遭受严重冲击的情况下,异地拉人头传销猖獗,传统传销转战互联网,庞氏骗局、非法集资与传销手段交织,涉及地域广、人员多、危害大。打击传销任重而道远,反传销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希望大家携起手来,狙击传销邪教的疯狂蔓延!您身边的反传防骗顾问,请关注反传销协会微信公众平台:lixufcxxh
近期,各大媒体频频曝出大学生深陷传销组织受骗甚至遇害身亡的消息,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为什么传销“黑手”频频伸向大学生?传销组织究竟有哪些套路,其行为涉及到那些法律问题?面对传销,大学生又该如何防范呢?
案例 1
大二女生被亲属拉入传销骗走5万多元
小张今年20岁,在四川一所大学读大二。今年暑期,小张接到了姨妈打来的电话,说邀请她到广西那边转转,来往路费姨妈包了。小张觉得挺不错,就一口答应了。
小张的姨妈和表姐一直在广西打工,此次是小张第一次去北海。她到了以后才发现,姨妈参与了一项“资本运作”,对方宣称通过一定的商业手法和专业金融手段,能让钱在短时间内不断翻倍、不断裂变。由于小张大学学的是美术专业,因而对金融知识并不了解。跟着姨妈一起听课后,这家机构还专门安排了1名“海外留学生”给小张单独讲述财富裂变原理。看着这名“留学生”不凡的谈吐,听着不断蹦出的英文单词,小张觉得自己好像“懂”了一些。但是,作为1名大学生,自己也没有钱,怎么投资?这家机构的另外1名年轻人帮助小张提高了自己的支付宝花呗额度,并且成功帮助小张套现。
网络配图
为了增大自己的投资金额,小张还在这家机构帮助下,在针对大学生贷款的几个网络平台上先后进行了网络贷款,加上支付宝套现的金额,小张一共交纳了5万多元。因为实在没钱了,小张回到吕梁,打算叫自己的亲姐姐一起加入。幸好,小张的姐姐意识到了妹妹可能陷入了传销,及时向专业人士求助。
案例 2
女大学生外出打暑假工陷传销后溺亡
湖南长沙某职业学院女大学生林某蓉7月11日去湖北后,再也回不来了。她的死因经家属和警方证实,系陷入传销组织。
据了解,林某蓉暑假期间经校友卿某某(已退学)介绍去打暑假工,于7月12日离开湖南老家到湖北钟祥,后被许某某等人纠缠劝说参与传销活动,并遭到非法拘禁。8月4日9时许,许某某、郭某某和谢某某与林某蓉行至直河岸边,继续劝说林某蓉参与传销,林某蓉情绪激动跳入河中溺亡。经警方审查,许某某等3人对限制林某蓉人身自由的作案事实供认不讳。
而不久前,刚大学毕业的大学生李文星,也是为了找工作,误入了传销组织,结果被传销人员欧打致死亡。
以案说法
传销组织者或还涉嫌非法拘禁、故意杀人等罪名
现在的传销组织经过“升级换代”,变得愈发具有欺骗性和隐蔽性,并在实践中逐渐形成南北两大派别。其中南派主要靠宣传“洗脑”、交钱“拉人头”为主,案例1中的大二女生即是这种套路的受害者。由于传销人员欺骗的对象都是自己的亲朋好友,受害者即使意识到被骗想反悔也是欲罢不能,尤其是大学生,面对亲友的欺骗不知如何开口,会被情感“绑架”,这便达到了传销者的目的。值得强调的是,组织、领导传销罪追究的主要是传销的组织策划者,多次介绍、诱骗、胁迫他人加入传销组织的积极参与者,对类似案例1中的大二女生,则属于受害者或一般参加者,不予追究刑事责任。
与南派的“洗脑”不同,北派传销多采用控制人身自由、暴力威胁等手段,要求受害者编造理由向家里要钱。由于大学生还在读书或处于工作起步期,开口向家里要钱往往比较容易,因而更容易被传销组织者利用,沦为受害者。如果陷入传销的大学生稍有不从,传销组织者便会露出狰狞面目,采用拘禁、打骂等非法手段逼其就范,有时就会发生人身伤亡的严重后果,案例2中的大学生即是如此。
北派传销组织者不仅涉嫌组织、领导传销罪,其采取的非法手段还有可能涉及非法拘禁、故意伤害、故意杀人等多项罪名。在司法实务中,要结合具体案情情节定罪处罚。案例2中女大学生陷入传销,遭受非法拘禁并导致溺亡的严重后果,对传销组织者应以组织、领导传销罪和非法拘禁罪定罪追究刑事责任,数罪并罚。
检察官话你知
●传销组织为何把“黑手”伸向大学生?
首先,大学生毕业后着急就业,也想找到高薪工作;其次,大学生缺乏社会实践经验,相对单纯;再次,孩子是家长的“心头宝”,基本孩子要求的,家长都会信任和配合,所以传销人员会盯上大学生。
●大学生如何识别传销?
现实中的传销组织五花八门,大学生们尤其要注意甄别。比较典型的、常见的传销形式有三种:一是“投资创业型”,即以投资入股为名,拉大学生入伙,许以各种美好承诺,一旦骗得投资款,马上要求其发展“下线”;二是“产品销售型”,即推出所谓保健品、化妆品等商品(多为假冒伪劣产品)要求大学生进行销售,销售对象不是普通的消费者,而是自己的亲朋好友,让大学生为了成为所谓的“金牌销售”而努力发展“下线”;三是“教育培训型”,即开设成功学、心理学、营销学等一系列培训课程,以成为公司讲师为名收取大学生“入门费”,然后进行传销“洗脑”发展“下线”。
无论传销以何种形式出现,判断一个组织是不是传销组织,关键看其人员营利模式是不是通过发展“下线”来实现。换言之,只要其核心营销模式是“拉人头”,而不是直接面对消费者,其本质就是传销。
●大学生如何防范和摆脱传销?
作为大学生而言,在求职或兼职打工过程中,首先要提高自身的认知能力,克服功利心理,提高就业防范意识。其次,要了解清楚招聘单位的有关信息,必要时可上网查询(可到“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网站查询),看看用人单位主体资格是否合法,是否有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产品是否货真价实;是否要求发展“下线”,并直接或间接以发展人员数量作为计酬或者返利依据;是否要求或变相要求交纳“入门费”“门槛费”,以获得加入资格;所宣称的原始股、基金等投资是否经过国家主管部门批准,是否在国家规定的场所交易,从而避免上当受骗。
如果不慎陷入传销组织,遇到非法拘禁,如“软禁”或“跟踪”,大学生可利用外出时机,在人员较为密集的地方寻找机会挣脱求救,也可以通过装病或者利用与家人通话报平安的机会寻求帮助。如果不幸遭遇暴力,要沉着冷静,利用对方放松警惕之机伺机逃离并报警。
呼 吁
全社会应形成合力打击传销
高校就业管理部门要加强与班级辅导员的合作,加强学生日常管理和就业指导,加大打击传销法律知识的宣传,帮助学生增强分辨能力,拓宽就业渠道,远离传销陷阱;大学生家长在大学生找工作、打暑期工期间要多关注其行踪,发现异样要及时核查,避免案例2中的悲剧再发生;工商部门、公安机关要形成打击合力,加大打击传销工作力度。(李涛 李丹萍)
相关报道: 云南两名女大学生去江西见“高富帅”男友险陷传销魔窟
女大学生陷传销溺亡案犯罪嫌疑人在湘潭县落网
大学生成传销主要目标,反传销教育别总靠“社会”| 新京报快评
大学生陷襄阳传销组织 警方端7个传销窝点将其救出
两名大学生求职心切误入张家港传销 去医院就医伺机报警
女大学生被骗银川传销窝点 “银川眼”救她回家只用了6小时
小编微信号二维码,长按
添加,举报咨询加我哟
联系我们
电话:010-69243484 010-87688211QQ:304441599 695069812微信:13261207360地址:北京丰台区地铁9号线郭公庄附近官网:www.fcxxh.org邮箱:13261207360@163.com公告: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